友谊新闻
我院采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 “隐形修补”患者心脏“漏洞”
11月12日,我院心内科在宋现涛副院长的支持下,主任医师陈晖带领结构性心脏病团队成功完成一例采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相关性脑卒中的手术,该技术的成熟应用标志着我院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广大卵圆孔未闭相关性脑卒中患者带来了“介入无植入”的更优选择。
术前迷局:从“健康人设”到致命漏洞
42岁的李先生向来身强体壮。他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平时也没有嗜好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但他的“健康人设”在三个月前被现实击溃。今年8月的一个清晨,他在洗漱时突感一侧肢体麻木、不听使唤,很快便出现言语不利等症状。所幸当地医院救治及时,在确诊“急性脑梗塞、多发性脑缺血”后进行了对症治疗,李先生才得以康复。但这段经历成为李先生挥之不去的梦魇,尤其是脑梗塞的病因始终困扰着他。
转机出现在11月初,李先生来到我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姚道阔的专家门诊,经过右心发泡试验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医生发现他右向左分流III级,并有宽约3毫米、长约9毫米的长隧道型卵圆孔未闭。姚道阔主任精准锁定“元凶”——卵圆孔未闭相关性脑卒中。这一隐藏在心脏的“隐形通道”,正是静脉血栓“抄近路”堵塞脑血管的罪魁祸首。
手术过程:可降解材料实现“生理愈合”
考虑到患者本人的意愿及工作特性,结构性心脏病团队为其提供了可降解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的微创手术方案。
11月12日,在陈晖主任带领下,周力主任医师、刘青波主治医师在导管室局麻下为患者经右股静脉成功植入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28/28mm)一枚,术中及术后经郭春艳主任医师、张芮英主治医师超声心动图团队评估,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紧密贴合房间隔,患者于术后第二天即顺利出院。
科普延伸:警惕“隐形通道”引发的脑卒中
您可能想不到,一些查不出原因的脑梗塞,病根竟可能在心脏。心脏里一个叫“卵圆孔”的结构,若出生后未闭合,就成为一个潜在的“隐形通道”。平时它可能相安无事,但在某些瞬间(如剧烈咳嗽、呕吐、用力排便、潜水时),静脉系统的微小血栓就可能通过这个通道,“抄近路”进入动脉,随血流堵塞脑血管,引发脑卒中,这被称为“反常栓塞”。
因此,对于不明原因,尤其是年轻的脑卒中患者,排查卵圆孔未闭十分关键。目前,通过微创介入封堵术堵上这个“洞”,已成为根治此病、预防复发的有效手段。生物可降解封堵器与传统的永久性金属封堵器不同,它在植入后的关键半年到一年内,能够像金属封堵器一样有效架起“桥梁”,封堵异常通道。待自身组织完全沿封堵器生长、覆盖通道后,该封堵器便会逐渐降解为对人体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最终被人体完全吸收,实现从“解剖治愈”到“生理愈合”的跨越。
以精准评估护航,以高效协作践行。近年来,我院心内科不断开展新技术、开拓新领域,为患者带来精准高效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未来,心内科将持续攀登技术高峰,引领行业发展,将优质的医疗成果,转化为广大患者触手可及的健康福祉。
(心内科)


微博
微信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305号